用户名: 密 码: 保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科研 >> 论文集萃 >> 内容

导读因“切得好”而精彩

时间:2010-11-29 22:51:11 点击:3518

导读因“切得好”而精彩

凡为师者,都有同感,大到一篇文章小至一段,一旦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口,那教起来定收到意外的惊喜!现结合实践探微几点导读法。

一、善找矛盾为切入口

好多课文标新立异,与常情常理都存在着矛盾,若我们抓住这一矛盾点而导读,会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激活孩子的思维,迸出思维的火花。如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我扣住一个“盗”字为矛盾点,平时孩子心中的“盗”是坏的,是被排斥的,而今天课文里的“盗”却是赞颂的。此字是个生字,一开课我就范写“盗”,学生边书空边说上是“次”下是“皿”。由这个“盗”字你想到什么?出乎意料的生成便展现在眼前:小偷次次偷人家的器皿宝贝就成了盗贼。你还想到哪些词?盗窃、海盗、强盗、掩耳盗铃……孩子们说了一大堆联想词,预设符合现实,成功了,随即就总结:总之一句话,“盗”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一字“坏”!孩子们异口同声地答道。我话锋一转,外国神话里有个人物,叫普罗米修斯,他也与盗有关,但他的盗窃行为却被人们称颂,为什么呢?孩子们的阅读欲望膨胀了。讲课结束后,我还回到这个问题,普罗米修斯也当了回盗窃,为什么人们称赞他呢?孩子的思维激活了,受到了一次道德的洗礼,一致深刻认为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而偷的,而一般小偷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偷的,他不算小偷,他是善良的人,是舍己为人的大好人!这既理解了课文又受到了教育,真是意外的惊喜!

象这样的课文挺多的,如《花瓣飘香》一课是赞美摘花的小女孩,而摘花是不允许的;《微笑着承受一切》是讲桑兰在疼痛难忍的病魔面前微笑,而我们的微笑是在成功之际,快乐之时。《桂花雨》一课的第四段最后一句“全年,整个村庄沉浸在桂花香中”是个矛盾的句子,桂花开在金秋时节,为什么说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呢?这一问便让孩子理解了第四段。

二、善扣字眼为切入口

假如善于发掘、咀嚼潜在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关键词语,那未曾想到的精彩会赐给我们。在教《卧薪尝胆》一课,我就扣住“奴仆”一词好好挖一挖,这一挖就挖到课文的心脏。我边画“奴”和“仆”的会意字边解说:男人的大手,一把抓住女人的头发,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叫“奴”;头上戴刑具,屁股后面插根毛,这样生活的男人没有一点尊严,光这样还不够,还得成天干很重的活,这样的男人叫“仆”。在你印象里奴仆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穿补丁,住草房,服侍主人稍有不慎轻则打骂,重则丧命,学生经我描述也说出了电视里的形象,你觉得这样的人受尽了什么?用两个字叙述一下!耻辱、屈辱、侮辱、欺辱,孩子们一一道来。越王勾践提出去吴国当奴仆愿意吗?从而引出第二段的教学。那他有没有受到那些耻辱、屈辱啊?水到渠成地学第三段。只有把“奴仆”一词挖深,才能理解勾践的忍辱负重,才能理解“三年”对他来讲是度日如年。又如《虎门销烟》一课,可围绕一个“壮”字展开,销烟前景色壮丽,销烟时场面壮观,销毁的鸦片足有二百多斤,持续了23天,可谓是一次伟大的壮举。《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总结时可围绕“功夫不负有心人”中的“心”字,学了课文你觉得他有什么心?想不到孩子们竟妙语连珠:用心、专心、恒心、潜心、耐心、信心、决心、忠心,我自己只想到恒心、信心、专心,没想到孩子们比我理解得还要透!我欣慰地笑了,多亏我抠的“心”好!

三、善捕情感为切入口

好多文章形散而神不散,象斗大的馒头无从下口,那不妨作回作者,体会他的写作之情,以情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共鸣。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我的开场白为:昨天我们欣赏了刘禹锡的秋夜山水图,今天我们跟随李白欣赏另一番秋夜山水美景,仅28字的诗中就有五处地名,这在万首唐诗中是独一无二的,但读起来并不感到单调,反而琅琅上口,意境深远,为什么呢?这主要因诗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将这五处单调的地名连在一起,有哪五处呢?是因什么情而将这五处地名连在一起的?孩子们一下子被带进诗里,不光知道了五处地名,而且还读懂了诗意,因“思君”才“夜发”的,可到达“三峡”却“不见”,只好“下渝州”,那种高兴、迫不及待、失望等复杂心情孩子们都同感、同情到了。又如《秋天》一课,从整体上把握知道作者很喜欢秋天,我就捕捉这一情感为线索,从诗中哪一段直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秋天?那作者喜欢秋天的什么呢?孩子也被作者的喜爱之情感染了,与文中想象、拟人、比喻的诗句产生共鸣。作个解说员,将这些抽象、跳跃式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你看我多高多威风,终于可以为农民效力了!”“我终于能大显身手,报答农民伯伯了!”孩子们说出了玉米高粱的高兴;“我盼着农民伯伯把我带回家作扫帚,还让我酿出美酒!”这说出了高粱的理想;“太阳光太强烈,晒死了,我都快不行了!”“暴风雨太大了,我都快连根拔起了!”“我为什么这么矮,要等到什么时候才长高呢?”这道出了玉米的烦恼。

四、善寻逻辑为切入口

《珍珠鸟》一课最后一句话是课文的宗旨目的,我便以逻辑推理法进行导读。大作家冯冀才写过的小说很多,有中篇,有短篇,那他怎么会对一只鸟感兴趣呢?他写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学生都好奇地默读课文,异口同声地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看了这句话你脑海中有什么疑问?“谁对谁信赖?”“信赖怎样建立的?”“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样儿?”“为什么说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就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又如《说勤奋》一课,第一段最后一句“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为了证明这个论点,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我就以这一句为推理线索:成功者是谁?他们手中的鲜花是什么?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浇灌的?这样全篇结构清晰,条理清楚,寓意深刻。

五、善造对比为切入口

有些课文蕴含者对比的艺术,表达作者强烈的情感。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我不但揭示课题时设了一个对比,学课文时也造了一次对比,可谓独具匠心。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诗圣是杜甫,那你们知道医圣是谁吗?(板书李时珍)他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还给皇帝治病当太医呢,可没当多久,居然把这让人羡慕的太医辞掉了,为什么呢?请看五至七段,读了后你觉得师徒生活得怎样?用一个字概括,学生都说是“苦”字,那从文中哪里看出苦呢?待细细体会完“苦”后,我话锋一转,老师读了五至七段却明白师徒俩并不觉得苦,而是另一个字,你们知道吗?孩子们都很惊讶,又进入了沉思,悟出是个“乐”字,终于明白师徒俩以苦为乐的精神,他们放着皇宫不住却住破庙,放着美味佳肴不吃却喝泉水、啃干粮,放着舒服的日子不过,却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全为的是万民得福,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如《孙中山破陋习》一课可抓住姐姐缠足前快乐、能干、勤劳和缠足后痛苦不堪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孙中山为什么要破陋习。《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我出示课文第二段和第八段,读后造设强烈的对比:这两段截然不同的话却出自同一人之口,这个外国学生对徐悲鸿的看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一下子调起了学生的阅读胃口,也更理解了徐悲鸿用事实证明了一切的中国骨气!

六、善树典型为切入口

写作文时我们常嘱咐学生要举典型事例,方能刻画人物性格,其实阅读教学中用上此法也会别开生面,遇上未曾预约的精彩。如《二泉映月》一课,为了更好体会阿炳坎坷的人生经历,我便设计了几个典型:同学们,你们想想骄阳似火的夏天,阿炳独自去卖艺;寒风凛冽的冬天,阿炳也得去卖艺;为了生计生病时而不得不拖着乏力的身子去卖艺。你体会到了什么?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阿炳那复杂的心境里,明白阿炳虽生活在苦难当中,但也是苦难造就了强者的他,成就了他的名曲《二泉映月》。人生路上难免磕磕碰碰,阿炳就给我们作出了榜样。

七、善以迁移为切入口

迁移,顾名思义即举一反三,以旧知引出新知,衔接自然,易于理解接受,还帮孩子形成一个知识网。如《明天的太阳城》,可由三年级所学的泉城、山城、春城……引出太阳城,泉城是因济南有七十二泉著称,山城是因重庆建在山上,那太阳城是因什么而得名呢?一瞬间学生便领悟到此文将讲述的中心内容,也激起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又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可以“网”字进行迁移,看到“网”字,学生就想到鱼网、蜘蛛网、网罩、法网、关系网、人情网等,由此引出特殊的网——国际互联网,那这网到底怎么奇妙呢?课文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阅读教学的设计也是种艺术,得讲究层次清晰,结构巧妙,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以上还只是粗浅的反思小结,今后还得不断研究探索,望多采撷些瑰丽的花朵。

作者:张娟 录入:张娟 
  • 泰兴市大生小学(www.txdsxx.cn) © 200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taixingren@163.com 站长QQ:274220792 苏ICP备10046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