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保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频道 >> 语文 >> 内容

求得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时间:2014-4-29 21:49:04 点击:2511

求得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对寓言教学的一点认识 泰兴市大生小学 袁向军 曾经听老师讲《揠苗助长》,教者用一课时讲完。教师首先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写法,接着根据课文生字将课文读正确,然后组织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从课文中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农夫,哪些语言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农夫,让学生朗读好课文。课堂结束前创设了口语交际训练环境,在说话的联系中明白课文的寓意。 反思课堂教学,感觉这样教学在现实教学中比较普遍,应该说要掌握的内容基本掌握了,如生字词、寓言的含义等等,如果从书面考查看,学生可以应付测试。但是,翻看本册的语文书本《练习7》时,《习作7》中要求学生根据图画编写童话故事,虽然说是童话故事,但是却都要求学生写出其中含有的道理。如何让学生学习写含有道理的故事,我想教学中是不是应该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反思寓言的课堂教学,是不是仅仅让学生明白故事中含有的寓言道理就是最终的教学目标呢?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本体性语文教学又如何得以体现呢?学生语感的训练从何而来呢? 以《拔苗助长》为例,课文通俗易懂,稍读课文学生能理解出农夫荒唐的做法。但是细细品读句子,文中不少的句子,不少词语,为写出农夫的荒唐而表现得还是非常到位。在教学中教者应该不仅让学生关注课文故事的内容,更要关注课文语言的形式,发挥寓言教学的最大效益,努力彰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 一、感受寓言故事形式,享受语言的成长。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综合性、实践性运用的课程。”上海吴忠豪教授曾经指出:“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何为本体性教学,笔者认为就是要抓好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寓言教学中也应该需要这样的教学,不仅追求精神的成长,也需要语言的习得。 1.概括内容,促进语言概括能力的发展。 学习寓言《揠苗助长》,在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者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度等智力品质或思维品质的基础。没有概括,就无法进行逻辑推理,就谈不上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没有概括,就无法由此及彼,因而也就谈不上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切学习都离不开概括,概括性越高,知识的系统性越强,知识的迁移就越灵活。学习此类课文,教者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发展学生逻辑思维,促进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提高。 2.品词析句,促进语言感悟能力的发展。 学生品词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对整篇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在不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者应该有机地组织学生关注词语,唤醒学生沉睡的语言感悟能力。走进《揠苗助长》一文,不难发现文中的有些词语却蕴含着特有的“魅力”。如“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其中“巴望”一词足见农夫的内心世界。教学中,教者需要让学生体会“希望、巴望、盼望”的不同处,通过词语训练让学生体会词语意思的异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通过让学生扮演农夫自言自语的形式,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这样的词语在课文中还有不少,只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学生的沉睡的语感一定能唤醒。 3.言语交际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寓言故事都包含有一定的道理。其中的道理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需要因文而宜。《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课文可以设置出一个口语交际的环节,让学生多说,说中体会,说中理解,说中接受教育。学习课文《揠苗助长》结束,让学生扮演农夫的邻居、妻子、儿子等等,向农夫说说他做法的错误,或者向他介绍有效的种田的方法等等。这样的情境创设,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在交际中享受精神的熏陶,同时运用语文文字,也为学生能够写好习作做一个铺垫。 二、感受寓言故事内容,享受精神的成长。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通过优秀的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是他们提高思想道德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课文《揠苗助长》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课文对其中包含的道理能自主体会。教学中,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教者可以抓住文中最后小节,创设言语交际的环境,可以让学生角色扮演,或农夫、农夫的邻居、妻子、儿子等等。说说当他听儿子说出田中的禾苗全枯死了后,心中的懊悔、自责、惭愧、疑惑等等;或者向农夫说说他做法的错误,或者向他介绍有效的种田的方法等等。使得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既明白了寓意,又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既享受精神的教育,又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在这样的基础上,教者继续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说说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如为了某次测试取得好的分数,晚上加班加点,导致第二天测试的时候无精打采,而名落孙山;如为了在运动会上取得好的名次,自己给自己加大了训练的量,导致运动上发挥失利,与好成绩失之交臂等等。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加深了对“寓言”的理解,使得他们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礼。 反思寓言教学,教者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寓意,还要继续追求语文本体性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语言,习得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通过课文的学习求得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释放出寓言教学应有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3月吴忠豪《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2.《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年1月《唤醒沉睡的词语感觉》 3.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

作者:txdsyxj 录入:txdsyxj 
  • 泰兴市大生小学(www.txdsxx.cn) © 200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taixingren@163.com 站长QQ:274220792 苏ICP备10046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