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保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品牌建设 >> 书香校园 >> 内容

学语文应学有用的语文

时间:2012-11-5 15:27:13 点击:3025

学语文应学有用的语文

——读《走近大师叶圣陶》有感

泰兴市大生小学   袁向军

手捧着潘新和的《语文:回望与沉思》,感受着第一个人物——叶圣陶的故事。他,一个平民教育家,用自己的一生经营着教育;用自己的一生守望着自己的自留地。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提出了语文教学的“应需论”、“生活论”。

因为,在当时“应试教育”绝对主宰一切的时候,能提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的一种生活能力。”要求学生学习语文是为了自己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应试。学生的考试不仅仅是一张试卷,有时在生活中也是存在考试的。书中举了这样的例子,说学生在习作中写作要求讲究诚信,做人有礼貌,而在公共汽车上,却没有给老人让车,没有礼貌,其实,这就是考试不合格。看罢文章,我陷入了沉思,现在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注意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这不就是继承了叶老的“语文走向生活”的理论吗?

曾记得我们小时候都做过这样的一道算术题:一个水池,开进水管需要5个小时将水池灌满,开放水管要8小时放完,如果同时开两个管子,需要多上时间管满水池?这虽然不是语文题目,但是这样的题目我们小时候绝对不止做了一两次。我们要现在的眼光看,这题目到底是要放水呢还是蓄水呢?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其实这样的类型的题目关键就是只关注了题目,关注了应试,而忽视了教学的生活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时不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吗?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机械训练,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积累,这是什么,这是为了应付考试。

所以,我感觉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们作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要立足学生的发展,立足学生的成长来教好语文,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爱上语文。

从叶老的写教材说起

——一个平民教育家的苦心之旅

泰兴市大生小学  袁向军

手捧《语文:回望与沉思》感受着一位位大师的教育情结。其中,我为叶圣陶的孜孜以求所感动,为叶老的苦心孤诣而敬重。叶老,一位平民的教育家,为了所有的学生,为了中国的国学可谓耗尽了自己一生的心血,他提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苦心研究了教育,编写了教材,为中国义务教育的语文教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叶老的孜孜以求让我最感动的,还是自己与夏丐尊等人为一个团队,编写了一组教材,这是何等的壮举。教材在我们的眼中是何等的神圣,从当时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到八股教学沿袭了几千年,虽然在国人的脑中根深蒂固,但是叶老等人却勇敢地冲破世俗的眼光,冲破了国人的观念,编写了富有自己个性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教材,并付诸于行动中。这是何等地可贵。

叶老的可贵不仅于此,他是一个平民教育家,更有平民教育的情结。他提出了教育的平民化,让更多人享受了平等的教育。这样的举措是何等的壮观,他的内心装着的是劳苦大众,是亿万万个平民,虽然他的平民教育的世纪之梦没有完全实现,或者说只实现了一小半。但是他为所有的人揭开了美丽人生的帷幕。

拜读着潘新和的文章,仿佛与大师零距离接触,接受者大师的洗礼,让我更感悟着教育的真谛。

     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有事为自己的懒惰找了不少的借口,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忘记了对学生的教育与承诺,因为自己的忙碌而忽视了学生的心里。有时也感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面对叶老,感觉这一切是何等的苍白与无力。有句话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在今后的教学生涯里,我当继续努力,认真学习,积极投身到语文教学的大潮中,努力教育好学生。

作者:txdsyxj 录入:txdsyxj 
  • 上一篇:不惑
  • 下一篇:《昆虫记》导读课教案
  • 泰兴市大生小学(www.txdsxx.cn) © 200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taixingren@163.com 站长QQ:274220792 苏ICP备100463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