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保存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频道 >> 数学 >> 内容

学生自主探究课堂精彩纷呈

时间:2012-3-27 13:29:48 点击:3247

学生自主探究   课堂精彩纷呈

——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微型报告材料

泰兴市大生小学   何春华

一、自主探究的定义

首先理解何为探究: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

何为自主:自主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主探究:即学生根据生活情景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学习方法,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二、自主探究学习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中小学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在当前减负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活动中的教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

三、自主探究的方法

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心理学认为: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能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机。可见,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能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多种感官,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我在上课时,能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引导他们富有个性地发展,给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允许他们说错、想错、写错的空间。例如,在回答问题时,回答对的给以鼓励,诸如“你真棒”,“你的想法真独特”, 不对的也不批评,而是用“再想想”,“说说你的看法”等语言;并且大多时间我都站在学生中间,而不是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另外,设置情景时,我们的面部表情一定要丰富,有哭,有笑,有喜,有悲,有调皮,有严肃,而不能一味板着脸,让学生觉得很冷漠;再就是我们的肢体语言也要丰富起来,动作一定要到位,这样才生动,逼真,引人入胜,这样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学生会感到老师非常亲切,老师一定要放下架子,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否则,很难形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挥的“润滑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使教与学处在情与境的有机融合的状态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老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一个游戏、一个故事、一段录像、等都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必要时也可以配备一些道具,以此渲染课堂气氛,唤起情感共鸣。例如,特级教师贲友林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现在玩些什么玩具啊,想不想看看老师小时候的玩具?在学生的企盼中出示老师自制的玩具:用火柴棒穿着一个圆形纸片做成的小陀螺,小陀螺在食物投影仪上飞快地转着,学生看了又新奇又好玩,这是老师再适时引导“你们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吗?动手又动脑才能更快乐哦”,圆的认识就在学生的动手中开始了。

(三)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个精彩的提问,往往能在一开始便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因此,老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也可以从教材出发,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或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教学《24时计时法》,大家都知道,这个内容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大难点,如果吸引孩子激发起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呢?上课伊始我就讲了一个故事:早上小明接到乡下奶奶的电话,说坐火车到小明家来过几天,让小明的爸爸6点到车站接她。小明一听可开心了,第二天一大早就催促他爸爸带他去火车站接奶奶,可从早上6点一直等到8点,都没等到奶奶,再一询问,火车也没有晚点,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设疑让学生对计时法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去探究传统的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学习的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四)精心设计活动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效

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把现成的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探究教学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抽象、枯燥的学习“任务”变得生动有趣,因此,数学教学中老师应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采用 “探索”“讨论”“辨别”“创造”等多种方式去探究、体验、领悟与表达,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和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如我们在教学《面积单位的进率》这一内容的时候,对于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个知识点,如果只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只需要花费1分钟就可以了,剩下的时间就交给大量的练习,这样的学习效果何在?知识不是自己探究出来的,是教师给与的,这样的学习是与传统的教学法,是与新课程要求背道而驰的,我们教学这样设计效果肯定大不相同,出示一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先动手探究去量一量它的边长,然后根据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算出它的面积,交流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引导学生思考:同样的一张纸片,为什么结果会不同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发现它们是相等的,自然而然地探究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这样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有趣的,经过他们自己测量、计算、讨论,最终发现的知识会掌握得更牢固,成功感倍增,对学习也更有信心。

(五)组织交流与合作——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交流与合作贯穿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团队精神。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经过这样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自主地探索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多地体验到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共同分享的快乐,进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

记得奚主任上的《三角形》的认识一课,对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的探究就分组进行,让学生先动手操作,然后在小组里讨论,小组长填写表格,根据表格进行对比,发现两边之和要大于第三边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探究教学不同于启发式教学的本质在于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教学过程主要靠学生去完成,教师只给予必要的指导。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小河 录入:小河 
  • 泰兴市大生小学(www.txdsxx.cn) © 200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taixingren@163.com 站长QQ:274220792 苏ICP备10046325号-1